第62页
林子轩不需要立刻到花城去,他在京城还有任务,一旦合同生效,资金到位,他负责在京城的选角工作。 男主角由陈常乐找香港的演员出演,女主角就由林子轩面试挑选。 《外来妹》是一部女人戏,剧中几位到花城打工的农家女孩的命运是打动观众的关键,需要仔细挑选。 陈常乐走后,李虹陷入了思考。 “小轩,你说咱们能不能找商家拉赞助,解决资金问题。”李虹商量道。 “这个可以考虑,不过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就算了,这是咱们的重头戏,资金上没问题,就别冒险了,以后拍摄《我爱我家》的时候再试试看。”林子轩提议道。 广告植入的概念林子轩并不陌生。 在他那个世界,广告植入泛滥成灾,观众甚至会数一数一部电影里到底植入了多少个广告,他们觉得自己是看了一部广告片,而不是一部故事片。 就拿另一个世界的《编辑部的故事》来说,由于拍摄的时候资金不足,只好从一家厂子拉了十几万的投资,不过厂家要求每集都要有产品广告。 这家厂子生产的是矿泉壶,就是能制作出矿泉水的水壶。 这个就有意思了,只要在壶里放入矿物质,灌水进去,烧开之后就是矿泉水了,厂家还宣传喝这种水具有神奇的疗效。 甚至夸张到将黄浦江的浑水灌进矿泉壶后一饮而进的场景。 想想也知道,这就是虚假广告。 然而,随着《编辑部的故事》的热播,这家厂子在全国彻底火了,每个矿泉壶售价298元,就这还被疯狂抢购,供不应求。 在电视剧的带动下,矿泉壶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的风潮,引领了时尚潮流。 林子轩虽然知道植入广告的事情,不过作为消费者,他有点抵触情绪,特别是那些虚假广告,更是深恶痛绝。 既然现在《编辑部的故事》不缺资金,就没必要搞这一套,成为日后的污点。 李虹想想也就算了,《编辑部的故事》是艺术中心的第一部电视剧,不容有失。 《我爱我家》是一部家庭剧,可以和生产家用电器的厂家或者食品类企业联系,兴许就能解决资金的问题,提前开始拍摄。 “要找那些有资质的,信得过的企业,咱不能坑了观众。”林子轩提醒道。 李虹赞同的点点头,她还没有变成一个真正的商人,自然不愿意坏了自己的名声。 晚上的时候,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吃饭。 “听说你要选女演员了?”慕姗姗随意的问道。 “怎么?你有兴趣?”林子轩反问道。 “我才不干呢,就是提醒你别挑花眼了。”慕姗姗警告道。 “怎么听着有股酸味啊,这菜里醋放多了吧。”林子轩取笑道,“再说,我是挑选扮演农家女孩的演员,太漂亮的肯定不行,怎么着也得有股子泥土味吧。” “你这是歧视,农村女孩就不能漂亮了?”慕姗姗反驳道。 “你这就抬杠了,不是说不能漂亮,而是太漂亮了观众不认可啊。”林子轩分析道,“你看尤哥,为什么《顽主》要找他演,就是因为他一看就是个不着调的社会闲散人员,这是观众心中的固有印象。” “你这话我会转告尤哥的。”慕姗姗得意道。 “你又挑事是吧,上次你还说冯哥的坏话呢,说他演坏人都不用化妆,一看就是京城里厮混的老炮儿。”林子轩揭发道。 “那你上次还说那编剧的坏话呢,说人家写了一个段子,大家都不笑,就那编剧自己笑的前仰后合的。”慕姗姗不甘示弱道。 “你上上次还说你们组那化妆师的坏话呢……” 第五十二章 领证 1991年3月30日,林子轩和慕姗姗请了一天假,带着户口本和单位介绍信到京城民政局办理结婚证。 这不是说他们这一天就要生活在一起,而是为了单位分房子的事儿。 有了结婚证才能进入单位分房的队伍,前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呢,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是新成立的单位,李虹手里有几个分房的名额。 林子轩和慕姗姗正好抓住这个机会,减少等待的时间。 不过也不能做的太明显,不能当天领了结婚证,当天房子就到手了,那样太难看了,会被人说闲话,总要等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才好。 他们今天领证,到了五月份再办酒席和婚礼,直接住到分配的房子里。 单位分配的房子有两种,一种是四合院,林子轩和慕姗姗家都是如此。 四合院又叫做大杂院,住的人家比较多。 林子轩家住的四合院拥挤了点,有七户人家,平常很热闹,但也有吵架骂街的时候,慕姗姗家的四合院就清静很多,只住了两户人家。 还有一种是楼房,这种楼房是单位为了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而建造的住房。 如果是临时性的住房叫做鸳鸯楼,是专门为新婚夫妻准备的。 单位分配的房子产权不属于个人,只要夫妻双方中有一个在单位上班就能一直住下去,即便是退休了也能住着。 一旦离职或者过世了,那单位就会收回房子。 相比较而言,四合院太闹腾,邻里之间纠纷多,不如楼房都是独门独户,较为安静。 还有个厕所问题,四合院没有独立的厕所,只有公共厕所,而楼房每家每户都有厕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