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0页
她的基础差,学习的过程相当吃力,那是一段难熬的时光。 随后,刘滔留在花城发展,偶然进入广告圈,拍了不少广告片。 广告在电视台播出,引起了花城影视圈的关注,得到了拍摄电视剧的机会。 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是她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,这是一部家庭情景喜剧。 情景喜剧的演员需要有幽默感,台词和表情要一致,不能僵着脸念台词,她觉得自己跟不上,没有幽默细胞。 加上她第一次演戏,经验不足,拍出来的效果不太好。 就像大家都在讲笑话,她也讲了一个,讲完后冷场了。 当然,拍电视剧可以不断的重来,直到大家觉得好笑为止,她的优点在于敢去演,没有出现畏难情绪。 作为新人,她出演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的片酬是一集一千五百块,戏份不多。 就算签了下一部戏约,片酬涨幅也不大,戏份没有增加,剧组把她定位为常规配角,用来吸引年轻观众。 这是刘滔犹豫着要不要签约的原因。 林子轩的电话让她下定决心前往京城发展。 她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演员,有机会就要抓住。 至于说能不能超越赵雅之,或者会不会被观众骂,对她来说还很遥远,她眼下要做的是准备试镜,拿下角色再说。 可以想象,这个角色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。 一千五百万的大制作,观众熟知的神话故事,有可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,这些因素对女演员有着莫大的吸引力。 无论电视剧最后的口碑如何,扮演的白素贞能不能得到认可,作为演员一定会被全国观众所熟知,有利于今后的发展。 再说,出演过大制作的剧集后,演员在圈子里的地位和片酬都会大幅提升。 刘滔感觉这就像是一场战斗,作为士兵,她不能退缩。 第二天,她来到拍摄现场,继续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的拍摄。 由于心情激动,昨晚没有睡好,脸色显得疲惫,这是一部家庭剧,讲究生活化,不会给演员画浓妆。 刘滔在镜头里的状态不太好,表现不尽如人意。 面对这种情况,负责任的导演会和演员说戏,调整状态,也有导演会骂演员。 有的导演则用另一种方式处理,不给演员正面镜头,就算这个演员在说台词,也把镜头对着另一名演员。 或者只拍这个演员的侧面和背影。 等到电视剧播出的时候,演员就知道表现不好的下场了。 正面镜头少意味着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,还怎么红的起来。 这是一部群戏,给谁的镜头多或少并不明显。 陈常乐今天特意来到现场,想看看刘滔的潜力在哪儿,为什么林子轩能看出来,他却什么都没发现。 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二十几年,他自认眼光不错,发掘了不少演员。 这些演员没有在全国大红大紫,可在粤省还是小有名气,深受观众的喜爱。 看了一会儿,陈常乐暗自摇头。 今天刘滔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,犯了不少低级错误,没学过表演的演员就是这样,不够专业,过于情绪化。 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,就没有状态了,专业演员很少这样。 想起林子轩和刘滔只见过一面,他觉得自己明白了什么。 不是说刘滔有多大的潜力,只是林子轩对她有印象,想起了有这么一个人,就让刘滔去试镜,多一种选择。 这么一来,陈常乐心理平衡了。 拍完这一天的戏份,他和刘滔谈了谈,询问了刘滔的想法。 此时刘滔已经决定前往京城发展,陈常乐假意挽留了几句,鼓励她到京城好好演戏,有空回花城看看。 演艺圈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又没什么矛盾,好聚好散。 说不定哪天刘滔走红了,成了大明星,陈常乐还能说刘滔是他挖掘的。 编剧给刘滔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,让她扮演的角色出国深造,留下悬念以后有机会的话还能安排回国。 八月初,刘滔结束了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的拍摄,和剧组人员告别。 她收拾好行李,坐上火车,离开了生活几年的花城。 躺在卧铺车厢里,望着车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,不由得浮想联翩。 刘滔没有去想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如何生活,也没有去想试镜的时候如何和那些专业的演员竞争,她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当兵时候的往事。 那年她十六岁,和母亲一起走过金陵长江大桥。 她指着一辆红色的轿车对母亲说,等长大了我要买一辆一模一样的车子。 那是一辆最新款的桑塔纳轿车,要十几万,她不知道多少钱,只是刚刚踏入社会,对车子好奇,对一切都觉得好奇。 她现在已经不对轿车好奇了,但还有很多的东西她不了解,想去尝试。 第六百一十六章 电话 八月的京城,空气中还带着一丝燥热。 刘滔出了火车站,拦了一辆出租车,前往预定好的酒店。 她拍了几部广告片,还拿到了电视剧的片酬,虽说不算富裕,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,不用委屈自己。 和那些刚刚北漂的演员相比,她的情况要好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