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7节
宋茯苓推开车窗,风一刮,纱帘乱飘,她对家人们笑着挥挥手。 宋知府双手掐腰,笑的眼角出了褶子,在府衙后门望着车里的女儿: 瞧他闺女,一笑跟花似的。 谁家的闺女啊?这么带劲。 可不止自家人在目送。 车马拐上正街。 老百姓都看傻了,噢吼,这车架,也太震人了吧。 连颜夫子身边的周伯,看到车驶过来那一瞬也挑了下眉。 颜姑娘在闺房里瞪着杏仁眼睛,“什么?祖父让茯苓小姐从中门进的?” 她家中门可只有男子才能进。 第八百一十四章 好大一棵树(两章合一) 不怪颜姑娘如此震惊。 对于高门府邸来讲,走哪个门是决定身份。 尤其是在颜府,这种格外讲究规矩的人家眼中。 从入府那一刻,就决定着来者身份上的意义。 毕竟,大门通常不开。 大门只有在迎圣旨、迎更尊贵身份客人、府中祭祀婚丧嫁娶,以及府中大妇要代表颜家,外出去参加悼念别府婚丧嫁娶事宜时,自家才会有女性走大门。 外面来的女眷几乎没有过从正门进入,又不是公主殿下和皇后娘娘。 大门是这种情况。 这就会显出中门的重要性,也就是宋茯苓今日走的那道门。 其实就连这个中门也少有女性来回通过。 有资格走中门的也寥寥几人,像自家当家夫人。边缘人都不行,不是当家的,是二房三房旁支的通通不行,外来女眷做客就更不用说了。 那个中门,是平日里府中男子,以及门当、户对,与颜家有资格平等来往的男子来谈事和做客,比如宋知府来做客,才会走的门。 即便这样,就是宋知府上回为米寿入学奔走,来颜家做客,携妻钱氏到中门处也要分开。 宋知府走中门,钱氏入东角门。 不止颜府如此,包括宋家曾入住过陆畔的京城别院,那时的情况也是。 那时,陆家门第虽高,但是为高看尊重那些举人们,由宋福生带领几十位举人从中门入园。 当时钱佩英和宋茯苓与宋福生分开,她们是不配和宋福生等男子一起从中门入园。 为何如此呢? 这里面不仅是存在女子身份过低的封建等级制度,而且也是为表明通过你进的门,在入门后,代表着你要去哪里。 通常,女性来到别人家做客,都是为见内宅夫人说说话的。 说回颜府。 那时候为办米寿入学的事,钱氏只有走东西角门,才会过垂花门。 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。 过垂花门,钱佩英才能入内宅与颜家的夫人们说话聊天。 而宋福生走中门,他过的不是垂花门,是仪门。 这说明他是要去外宅见颜夫子和颜家当家的男人们。 以上,颜姑娘能不震惊吗? 宋茯苓走中门,过仪门,这说明宋茯苓此次前来,不似平常女性去内宅,而是被郑重的、正式的、像见外来做客的男子一般引进颜家。 她祖父的态度是将宋茯苓当作平等谈话的小友,和宋茯苓是女子身份、是闺阁小姐、是知府女儿无关。 颜姑娘低头看了看自个的衣裳。 她以为宋小姐来她家做客,会先去拜见祖母和伯娘母亲她们,母亲就会派人叫她和姐姐妹妹们去作陪,陪宋小姐先说说话,然后才会引荐着去见祖父。 为这,她特意起早打扮换衣香薰,却不想,这些通通没有,自作多情了。 “她现在人在哪里?” “回六小姐,听说,已被请到老太爷的书房。” 颜姑娘坐在梳妆台前,唉,她好想去听听看看啊。 可惜,祖父的书房,却不是她想进就能进的。 连哥哥都要提前通传。 果然,哥哥没有骗她,看祖父的态度就知。 那时,哥哥和宋小姐其弟钱米寿走的很近,就曾对她讲过,宋知府的女儿不似平常闺阁小姐。 上次见面,茉瑜她们还担心会对不上对子呢,怎么会。 与此同时,在颜姑娘眼中,宋茯苓作为女子能进祖父书房与祖父畅谈是件无上光荣的事,但在宋茯苓眼中却是受罪。 你看看,和陆畔一个样吧,见面先考她。 还不开门见山。 陆畔那时候是抽冷子,趁她不注意考校。 这位是先说上一套道理,估计也是想试探她。 颜老夫子正摇头晃脑站在书架前道: “周教六艺,数实成之。学士大夫,所从来尚矣。爱自河图,洛书闿发秘奥,八卦、九畴错综精微……” “听你父说,小友在家习得许多书籍,周髀算经,九章算术,数书九章,测圆海镜,夏侯阳、张丘建,孙子算经,五曹这都看过?难怪能得出一些规律。” 宋茯苓恭敬回道:“回先生,学生只知皮毛,不过是一些拙见和抖机灵罢了。” “呵,我这里有一题,你要不要试试?” 宋茯苓低头,双手接过摊开的书籍,看完题后,有些难度。 心算是不能直接得出的。 想了想,实话实说,她想用小黑板。 颜老夫子疑惑,不需要算筹工具,用小黑板? 小黑板是什么东西。 “好,可带来?” 门口的烧鸡得到指示,像背书包似的,将背在肩上的小黑板送进书房,粉笔也从包里掏了出。 宋茯苓开始计算。 她这边越算,那面颜老夫子心中越疑惑。 宋茯苓心知,就打比方她写0,颜老夫子恐怕就会看不懂。 古代这里讲,一纵十横,百立千僵,千十相望,万百相当,并以空位表示零。 还有古代这里遇到如此复杂的会用算筹签摆阵,而她是写公式,恐怕更会给老先生看的眼花缭乱。 宋茯苓猜的没错,颜老夫人正在挑眉,解题方式与他完全不同。 他出的这道题中,有立天元一为某。 这孩子在那个小黑板上写道:设某为x。 什么s-abc的高so位3,底面边长为6,过a向它所对侧面sbc作垂线……颜夫子看到后头看懵了。 一盏茶过后,宋茯苓脖子上戴着小白貂围脖回眸。 那小表情似乎在说:解完了,您想知晓答案吗? …… 后院内宅,这回连颜老夫人都和颜姑娘一般讶然,问管事婆子,“传话来,已在前院摆饭?” “回老夫人,是。” 颜老夫人和几位儿媳对视一眼。 这些个儿媳有嫡出的也有庶出的,一屋子女眷。 太纳闷是什么样的女孩子,到底有才学到什么程度啊,能被她们家老太爷像男子一般宴请。 还就俩人。 说不用她们陪同。 只看,前院厅堂里,颜老夫子正伸手示意,“请。” 宋茯苓笑着坐在主宾位置上。 他们两人,一老一少,只因一题,就各自看对了眼。 宋茯苓觉得:这老先生人真挺好,这才是有真本事的,无论到何时,三人行必有我师,没摆谱,还不耻下问。 而颜老夫子从宋茯苓解完题,又和他聊了一些看书心得后,至此才认下,这位以后就是他真正的小友了。 颜老夫子在喝酒,向宋茯苓致意。 宋茯苓以茶代酒,还礼。 两人一起吃酒,吃菜,笑着谈论:开方术,割圆术,大衍求一术,天元术,四元术,垛积招差术等等。 这第一天,从日出到日落,两位年纪相差几十年的“朋友”就是在聊天中度过的,最后惜别,明日见。 宋茯苓坐在那招摇的马车里,还在想着大家颜夫子的一些话。